参考价格:12GB+256GB配资炒股平台排名,1649元左右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电能已成为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能源。在电能的传输与分配过程中,高压配电设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这些设备由于其高压特性,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风险。传统的警示方式,如护栏和悬挂警示标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醒作用,但其局限性和不确定性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其警示效果几乎为零。因此,研发一种高效、智能、全天候的警示系统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比高于其他主要国家,反映了我国金融业结构和业务方面与其他国家的差异,同时,金融业增加值占比的变化也是我国实体经济的一面镜子,反映了过去几十年发展模式的变化,对未来的结构转型同样具有指引作用。
差异明显
从现象上看,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2007年前处于稳定甚至略向下的状态,在GDP中的占比由1990年的6.1%逐步下降至2006年的4.5%(图1),2007年后,占比逐渐提升,至2015、2020年都达到了8.2%的高点,而这两个时间点也是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最为火热的年份,2023年则为7.99%,相比高点下降。
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比与美国(7.26%)、英国等金融强国基本相当,高于OECD(经合组织)成员国平均占比(4.8%),也高于欧盟成员国平均占比(3.8%),这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相称的。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金融业涉及J门类所有活动,即货币金融服务、保险业、资本市场服务、其他金融业4个行业大类,一般采用收入法核算,基本都等于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营业盈余等于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4个行业大类中,前3项基本与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相对应。
从结构上看,我国的金融业增加值与其他主要国家具有明显差异。我国的资本市场服务、保险业增加值占比与德国相同,远低于美、英等资本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图2),但货币金融服务+其他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达6.6%,远高于美国的4%,英国的4.2%,也远高于同样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德国(2.1%)。
原因是什么
从上文分析可知,我国金融业增加值中高于其他国家的部分主要是货币金融服务,对应银行业,也就是说,我国金融业增加值主要来自于银行体系的扩张,那么是银行业的规模扩张还是利润率的上升?不妨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探究。
一是规模因素中的银行业资产/GDP变化情况,2014年至今,我国银行业总资产的整体增速明显高于GDP增速(图3),银行业总资产占GDP的比例从2014年末的203%上升至2023年末的275%。
二是从规模因素中的各项贷款/GDP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相似的结论,由于数据的时间跨度更长,可以对近20年国内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主要来自商业银行)与GDP的增速进行比较,可见各项贷款增速也明显高于GDP增速(图4),各项贷款/GDP从2004年的109%上升至2023年的188%,上升了79个百分点。
三是如果对银行贷款进行行业分析,过去几年银行贷款投向中,城投类、房地产业增加较多,除去这一部分后的贷款/GDP,又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首先是估算和剔除城投类贷款,本文根据国信证券的测算方法,认为银行对城投的贷款主要分布在4个行业,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根据历史数据的结果,假设这4类贷款中90%为城投类贷款。由此计算的2022年末商业银行的城投类贷款余额为37.3万亿元,2004年的城投类贷款余额忽略不计(城投模式的兴起主要是2008年下半年以后)。
其次是剔除房地产贷款,2022年末房地产贷款余额为53.16万亿元。2004年末房地产贷款余额为2.38万亿元。
除去这两部分后,我国商业银行贷款/GDP在2004年末为95%,2023年末为117%,上升幅度仅为22个百分点,比未去除城投类贷款和房地产贷款前的升幅少了多达57个百分点。
由此可以产生一个推论,过去一段时期,银行业贷款规模的增长,城投类和房地产贷款是主导因素。
四是需要判断金融业增加值的上升是否是银行业利润率增加造成的。
从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净息差3项盈利性指标看,去除季节性波动,过去10多年均呈现整体下降态势(图6),资本利润率从2010年末的19.2%下降至8.93%,资产利润率则从1.2%下降至0.7%,净息差则从2.5%下降至1.69%。杠杆率指标可以用来辅助判断,其表现有所不同,呈现先升后降态势,从2016年的6.4,逐步升至2021年末的高点7.13,再逐步下降至2023年末的6.79。可见,金融业增加值的上升并非是银行业利润率增加所致。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过去一段时间,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过高主要是银行业的贷款规模增加所致的,其中较大一部分投向了城投与房地产领域。
金融业增加值是折射现实经济的一面镜子,目前,房地产业处于下行周期,城投融资逐步控制,金融业增加值大概率将在未来同步下行,如果回顾更长一段时间的历史,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占比的变化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图7)。
一是上世纪90年代到2008年以前,1990~2007年,我国的实际GDP年均增速达10.24%,出口带动经济走出了高增长奇迹,实体经济高增速使得金融增加值占比平稳下降,当然实际过程中还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等因素,限于篇幅不再赘述,总而言之,金融业增加值占比从1990年的6.1%逐步下降至2006年的4.6%。
二是2008~2015年,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推出了基建投资计划,总投资额4万亿元中的2.82万亿元需要地方筹措,因而产生了巨大的融资需求,城投模式开始兴起,房地产业开始繁荣,商业银行作为主要的资金供给方,城投类和房地产相关信贷和其他各类融资的规模迅速上升,金融业增加值占比从2008年的5.7%上升至2015年的8.2%。
三是2016~2019年去杠杆,新冠疫情后加杠杆。2016年5月“三去一降一补”正式提出,去杠杆政策推动2017年银行同业理财规模下降等,当年M2增速明显放缓(图8),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我国应对较为有力,前期为刺激经济恢复加杠杆,2020年疫情得到控制后,市场主体普遍预期较强,主动加杠杆,推动2020年末金融业增加值占比再次达8.2%,比2019年末增加多达0.5个百分点。
四是2021年后至今,伴随着疫情后预期实现相对较弱和房地产下行,城投融资收紧,金融业增加值同步下行。
根据国际基金组织(IMF)和中金的研究结果,从资产端看,我国的银行贷款利率与评级为AAA的企业债利率基本持平,但如果从负债端看,我国投资级企业债收益率和银行平均融资成本的利差大约为280bp,几乎是美国的2倍,也远高于其他主要国家,由此可见,在信贷扩张、金融业增加值增加的过程中,存款作为基础为信贷扩张作出了贡献,这一时期相对受益的则是以低成本融资的相关企业。
政策如何改进
(一)短期应防止信贷紧缩
从短期看,目前货币政策传导仍存在堵点,随着信贷违约风险的增加,金融业的信贷规模增速下滑和不良债权问题应得到高度重视,即在短期内,不宜将降低金融业增加值作为一个政策目标,而应积极改善需求,从而解决企业的流动性问题,防止风险向金融体系传导。当下在供给端货币政策持续发力,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持续加强,问题则主要在于需求端预期不高,投资和消费意愿不足,应进一步稳定政策预期,改善需求,如针对当下房企销售额下滑的局面,可通过降低居民购房成本促进购买行为,改善房企流动性,避免不良债权问题传导致使信贷进一步收缩。同时要区分是短期流动性问题还是资不抵债,对存在暂时困难的企业提供一定的流动性支持,这需要政策具有高度的精准性。
(二)中期应不断推进金融体系提升
过去一段时间,通道化、多层嵌套、关联交易助长了部分行业的过度融资,产生了一些损失。部分资金不断在金融体系循环或空转,成为了加杠杆和金融业增加值较高的一部分原因,同时在当前金融增加值占比下降的周期中,这类资产的出险、退出又加速了资产质量的劣化,同时影响信贷总量。在中期,应不断提升金融体系建设,提升公司治理,严防违法关联交易,避免内部人控制和外部人操纵,避免资金脱实向虚,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三)长期应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
从长期看,多数时间内,“低通胀,高增长”代表了一种良好的经济运行状态,而政策工具中,潜在增长路径斜率的改变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目标。从历史看,我国在金融业增加值变化的4个阶段中的第一阶段,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时代,背后都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带来的增长路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银行业亦在20世纪90年代显著发展)。货币政策主要是弥补产出缺口,应对波动,加杠杆也不能实现增长路径的提升。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与美欧处于错位阶段,发达经济体加息,对本币汇率产生压力,并导致资本流出,同时,如后期美欧经济增速放缓,可能冲击我国出口从而对宏观经济产生压力。面对上述挑战,应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将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防范各类风险,转变增长方式,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充分做大实体经济,才能从长期上降低金融业增加值,实现实体经济和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
举报 文章作者杨晗
相关阅读 为什么要调整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式?| 记者观察从主要参考存贷款余额增速到参考银行利润指标,包括营业收入中的利息净收入增速、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速等。
05-11 22:21 金融业增加值“虚胖”?核算方式调整有利于金融高质量发展短期难免带来“挤水分”的扰动,对货币信贷总量造成下拉影响,但长期而言是好事。
05-11 17:38 证监会修订发布《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本次修订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明确要求上市证券公司,以更鲜明的人民立场、更先进的发展理念、更严格的合规风控和更加规范、透明的信息披露,努力回归本源、做优做强,切实担负起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和“排头兵”作用。
05-10 20:19 黑龙江省省长梁惠玲:到2025年建成20个万亩级无人化智慧农场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建好国家大豆良种繁育基地、粳稻制种基地,做强做大种业“芯片”。
04-26 13:51 超越预期,行稳致好-对2024年第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超预期的评述与分析2024年4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发布了《2024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配资炒股平台排名,初步统计,2024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2.93万亿元,超过了原有预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报告一出,引起了业内的广泛讨论,我们在此对2024年第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超预期进行整体的分析评述。
04-26 01:21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